Hahow 好老師手冊
  • Hahow 好老師手冊
  • Hahow 官方網站
  • 開課必讀 ⬇
  • 開課的行前準備
    • 你應該選擇在 Hahow 開課的三個原因
    • 如何訂出有優勢的課程主題
    • 如何調查市場學習需求
    • 已開課老師經驗分享
    • 開課前不可不知的十大問答集
  • Hahow 開課規範
    • 募資開課契約
    • 查看募資開課契約版本
    • 稅籍登記規範說明
    • 組織端平台與分潤說明
    • 專屬授權
    • 課程著作權
    • 開課身份限制
    • 變更開課身份程序說明
    • 企業開課注意事項
    • 境外人士開課注意事項
    • 課程內容禁止事項
    • Hahow 退費政策
  • 分潤與帳目
    • Hahow 與老師的分潤機制
    • 課程宣傳管道的判定方式
    • Hahow Point 折抵方式
    • 拆帳日期及收入說明
    • 個人稅務說明及法人索取發票說明
    • Hahow 與老師企業端平台分潤機制
  • 如何通過提案審核
    • 程式課程開課前須知
    • 理財投資課程開課前須知
  • Hahow 影片製作教學
    • 影片內容規劃
      • 募資影片:拍攝內容建議
      • 募資影片:腳本寫作
      • 課程影片:拍攝內容建議
      • 課程影片:腳本寫作
    • 影片實拍
      • 攝影
      • 燈光
      • 場地
      • 儀容與衣著
      • 鏡頭角度與構圖原則
    • 影片收音
      • 影片收音基本概念
      • 維護聲音品質的錄音須知
      • 環境噪音的避免與補救方式
      • 麥克風選購指南
    • 教學設計與工具操作
      • 螢幕錄影:製課心法
      • 螢幕錄影:製課的注意事項
      • 螢幕錄影:軟體推薦與操作示範
        • oCam 操作示範
        • QuickTime Player 操作示範
        • 教學輔助小工具介紹
      • 簡報:製課心法與工具推薦
    • 影片剪輯
      • 剪輯:軟體比較
        • DaVinci Resolve 剪輯教學
      • 剪輯:概念與實務
      • 素材:使用注意事項
      • 素材:素材來源推薦
  • Hahow 製課服務
    • Hahow 課程製作服務
      • Hahow 攝影服務流程說明
      • Hahow 攝影服務作品
    • Hahow 字幕服務
  • 行銷資源|
    • 如何行銷你的課程
    • 課程行銷規劃建議
    • Hahow 提供的曝光與行銷方式
      • 第三方行銷管道
      • 課程組合(合購)
      • 企業大批採購
      • Hahow 如何讓你的課程被看見
    • 老師個人行銷工具與應用
      • Facebook Pixel 的使用與幫助
        • 如何在 Facebook Pixel 上設定權限
      • Google Analytics 4 的使用與幫助
      • 課程折扣碼(Coupon)
        • 募資中課程可申請
        • 募資中/已開課可自行開立
      • 實體活動場地資源
        • 場地資源介紹
        • 場地申請規定
      • 廣告團隊媒合服務
        • 廣告團隊媒合服務說明
    • 學生參與與互動管理
      • 如何驗證購課學生
      • 鼓勵學生評價課程
      • 積極與學生互動
  • 使用說明|
    • 創作者基地
      • 基地大廳
      • 我的金流
      • 課程管理
      • 消息管理
      • 權限管理
      • 折扣碼
  • 準備募資提案|
    • 前期準備
      • 募資機制是什麼?
      • 提案前準備事項
      • 前測市調:問卷製作教學
    • 編輯募資提案
      • 編輯老師簡介
      • 文案 — 完成課程介紹
        • 1-1 課程標題
        • 1-2 課程封面照
        • 1-3 課程簡短敘述
        • 2-1 編輯課程目標
        • 3-1 課程單元範例
        • 3-2 如何新增課程單元
        • 4-1 課程定價
        • 4-2 設立開課人數門檻
        • 4-3 備課天數訂定
        • 5-1 編輯器使用
        • 5-2 提案內容範例
        • 5-3 如何順利嵌入 GIF 檔?
        • 5-4 設定募資期間的課程解鎖
      • 影片 — 完成募資影片
      • 收尾-完成提案送出審核
        • 7-1 課程網址設定
        • 8-1 送出提案審核
    • 募資提案審核
      • 募資課程提案審核標準-文案
      • 募資課程提案審核標準-影片
    • 提案上線募資
      • 募資期間注意事項
      • 募資期間行銷規劃建議
  • 募資成功,開始備課|
    • 製作課程影片
      • 試作片繳交規範
      • 製作試作片的重要注意事項
      • 試作片 FAQ
      • 進行課程單元編輯
      • 製作課程重要注意事項
      • 如何設定課程的長度
      • 如何自行替課程影片上字幕
      • 關於作業規劃
      • 新版作業編輯方式
    • 課程影片審核
      • 課程審核標準
      • 課程字幕規範
    • 課程經營
      • 如何建立與學生的信任關係
  • 在開課之後|
    • 與學生的互動方式
      • 於課程後台回覆評價
      • 於課程後台批改作業
      • 於課程後台發布消息
    • 課程內容更新注意事項
    • 課程售價調整辦法
  • 其他資訊|
    • 如何聯繫我們
    • 如何使用 Hahow 好老師手冊
Powered by GitBook
On this page
  • 聲音的本質:錄音基礎
  • 針對購買麥克風,老師們主要需要考量的要點:
  • 盡量選擇「動圈式(dynamic)麥克風」
  • 盡量不要購買「全」指向(omnidirectional)麥克風
  • 不考慮購賣錄音介面的前提下,需要注意麥克風「有提供 USB 接頭」
  • 聲音影響力:語氣、聲音導演,聲音技巧
  • 進階概念:如何讓聲音品質更進步?
  • 注意呼吸
  • 隨時注意維持音量平衡
  • 注意影像與音樂、音效的平衡
  • 注意音效擺放位置(panning),善用雙聲道(stereo)帶來的空間感
  • 簡單錄音小技巧與增進管道

Was this helpful?

  1. Hahow 影片製作教學
  2. 影片收音

維護聲音品質的錄音須知

Previous影片收音基本概念Next環境噪音的避免與補救方式

Last updated 2 years ago

Was this helpful?

聲音,是線上課程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而老師講話的人聲品質更是第一優先需要小心注意的。這篇文章會先介紹聲音的基本概念,也會稍微談談如何在錄製階段,讓老師自己以低成本的方式來控管良好的聲音品質。常常有許多老師沒有特別注意錄製進來的聲音,可能在音量、雜訊上控制不當。

雖說聽覺上不見得會造成學生學習困擾,但難免為精心準備的課程內容和影像畫面打上折扣。若是發生了收音不佳的狀況,拜現今科技所賜,一定程度以內的瑕疵都能完善處理,但可想而知也有其極限,且修復過程多半需要專業技術與工具,老師若從零開始鑽研,浪費的將會是大量不必要的時間與心力。

聲音的本質:錄音基礎

聲音包含的要素,想必小時候的物理課或音樂課多少有提及。老師們需要謹記在心的最大重點,應該是響度(也就是音量),畢竟個人音色和講話的音高通常無法控制,若是刻意調整,通常都有反效果。接著介紹錄音最簡單的途徑。一般來說,聲音訊號傳導的過程如下:

由訊號源(老師本人)—>麥克風(input)—>(錄音介面,俗稱音效卡,若無外接則自動會使用電腦內的)—>電腦中的錄音相關軟體—>監聽設備(output)

註:好的錄音介面最直白來說,可以帶來更好的音質(當然前提還是要有夠好的麥克風),而且也可以與一般的麥克風線材相容(XLR 接頭),才經由 USB 接進電腦。「錄音介面選購」建議可以參考(DigiLog 聲響實驗室)

至於老師們最關心的器材選擇,先明確點出一些小重點:即便有強大的後製靠山,由絕大多數低於一千元的簡易錄音設備、或是筆電本身的輸入端所錄製的訊號,本質上都是不太良好的。然而考量到成本,對許多只需要短期、從事簡易錄音的人們來說,一個外接錄音介面並沒有那麼必要。這時我們就可以跳過這個選項,直接考慮要購入哪一類型的麥克風。

針對購買麥克風,老師們主要需要考量的要點:

盡量選擇「動圈式(dynamic)麥克風」

因為和另一種電容式(condensor)麥克風相較之下,動圈式較不靈敏,錄到的環境雜音也較小。(另外電容式麥克風還有幻象電源(phantom power)供電的問題,一般人不建議購買)

盡量不要購買「全」指向(omnidirectional)麥克風

錄製課程以完整收錄老師的聲音為目的,全指向麥克風換句話說就是沒有特定的方向性,會同時收到來自麥克風前後左右的環境聲。(「心型」(cardioid directional)麥克風就是典型的「有」指向性的麥克風)。

不考慮購賣錄音介面的前提下,需要注意麥克風「有提供 USB 接頭」

其次才是音色上的考量,這個部分種類繁多、個人喜好又多有不同,而這樣音色上的差異,通常反映在價錢上,倒是每個廠牌之間的差異,在低階商品以及一般人的聆聽狀況下,其實真的不會有太大的差別。

監聽設備在整個聲音控管的過程上,亦是不可輕忽的環節——當然不需要使用到那些傳說中多高級、昂貴的設備——至少建議可以用到一般耳機(iPhone 耳機就是個普遍、但效能著實不錯的選擇)確認錄製的聲音狀況。許多筆電或桌電螢幕內建揚聲器,這類喇叭常明顯地缺少一些較低的頻率,導致檢查時容易有誤判,但不可否認,也有非常多學生是使用喇叭在聆聽課程,所以我們會傾向把它們作為另一個測試的選項,可以嘗試、但純粹當作判斷依據之一。

聲音的儲存格式,因應不同載體、播放工具有不同型態,建議老師們至少了解壓縮與非壓縮兩大類型,前者檔案大,包括經典的 wav,後者檔案小,例如最常見的 mp3。除了檔案類型外,取樣率(sample rate)及浮點數(bit)也都是類似的情況:高者擁有較優良的品質,但相對檔案通常需要大量的儲存空間。這方面在製作線上課程的時候,其實不需要過度苛求,唯有像發行、出版音樂那樣需要精雕細琢的時刻,才會要求把每個細節都執行到完美,否則一般情況下,學生們也只是很隨意地以各種喇叭或耳機聆聽課程,說實在,聆聽體驗的差異其實不大,老師們不必過度費心。

聲音影響力:語氣、聲音導演,聲音技巧

錄音不就是把聲音錄進電腦,聽起來舒服、能夠理解就好嗎?確實沒錯,但還有很多有趣的小方法,以一個類似導演的角度出發增進聲響上的鋪陳,老師不需要真正接觸過專業的朗讀、歌唱甚至種類繁多的發聲技巧,也能在聲音細節上有顯著進步。

舉凡稍加注意咬字方式:試著將子音發清楚、讓容易混淆或非常用詞彙的字顆粒分明,就有機會使得內容本身不需依靠字幕,便能更完整傳達給學生;或是運用一些(以能夠自然談吐為前提的)抑揚頓挫,在一段冗長、繁複的介紹中以聲音音量大小或明亮程度,為學生直覺地提點重點處,也可以是在段落轉換的時刻稍微加重語氣,重新找回學生的注意力,使得學生不至於貧乏於同一音量或語氣的陳述。

進階概念:如何讓聲音品質更進步?

注意呼吸

這包含兩層意涵,一是字與字、句與句間的間距:以是否能好好唸一遍來判斷,太鬆不利學習、太緊則容易製造不必要的「笑果」,另外在內容轉折處、不同段落之間,自然應該留較寬的空白,以利學生轉換、整理思維;二是剪接上,適當保留呼吸聲有助於話語自然呈現,不需要因為認為聲音比較「乾淨」,就把每一個小的呼吸聲就剪掉,當然更不應該不小心把呼吸剪斷。

隨時注意維持音量平衡

最佳平均音量並沒有定論,但老師可以注意是否有字與字、段與段之間音量差距過大的狀況。人們有時會不自覺在音量甚或音色上做變化,如前所述,適當的大小變化是好事,但若使用於不當處或過量,則容易造成學生誤解,此時可以透過簡單修剪方法,將其維持一定於動態大小(dynamic)之中。

注意影像與音樂、音效的平衡

若同時有音樂、音效在影像中,則更需要著重三者間的平衡與各自的功用:音樂可以是壓在片頭片尾,藉此建立一種標誌性的印象,也可以墊在老師講話時,作氛圍或掩護噪音之用,前者可以考慮以主角般的音量呈現,後者則應注意放小音量,不要搶了老師解說時的風采。音效多搭配投影片或動畫,常是短而極具功能性,音量上以足以吸引學生卻不過度影響為考量。

注意音效擺放位置(panning),善用雙聲道(stereo)帶來的空間感

當老師主要的聲音置於中間時,不要再讓其他聲音全部重疊在一起。

其他更深入的操作方法,包括但不限於使用專業軟體、外掛套件處理聲音本質——則不在本篇文章中贅述,基本上,如果能夠把握好以上解說的要點,聲音應該已經穩了七八成,老師不妨多花些心思在內容編排或影像呈現上。

簡單錄音小技巧與增進管道

經過以上的介紹,相信老師們也可以明白,在沒有專業錄音室這樣珍貴的資源下,自己依然有辦法錄出頗高品質的聲音。至少以下幾點原則,有助於省去龐大的後製心力,且大多是在不用付出額外成本下,可以輕鬆達成的:

  • 請盡量找到一個適當大小、不要太空曠(以防止過大的回音,一般人的房間通常就已經很適合)、並且盡量能夠阻隔噪音的地方

  • 請先放膽試錄一小段,再三確認沒有問題或已達現階段最滿意的標準後,盡量不要隨意變換空間,甚至老師本身在空間中的錄音位置

  • 請隨時注意自身與麥克風之間保持相同的距離

錄音不可諱言,是門博大精深的學問,不同的場合、配置都會產生各種議題值得討論與解決,以我們的經驗來說,建議老師首先需要培養的是分辨聲音好壞的能力,這種對聲音的敏銳度難以言傳,但只要多聆聽類似的課程,腦中慢慢會對這樣的影片建立該有的聲音標準,知道怎樣的聲音屬於優質、怎樣是沒有處理好的,才有機會慢慢調整自己錄製的方式到正確的方向。

再者,如果老師們對於這個領域真的非常想要深入研究,善用網路上免費的資源也是個重點,老師們總是可以在不花錢的情況下,透過開箱影片了解從平價到天價的麥克風特性、在五花八門的工作空間導覽或作品影片中,一窺世界各地有宅錄需求的人都怎麼進行收音。

讀到這裡,相信老師們對聲音已經建立一定程度的了解,並且都能夠為課程打造清晰、舒適的聆聽體驗。

註:音樂領域中,則有對於音量長期爭議不休的現象,稱「音量戰爭」。若想深入暸解建議可以參考 (Balanced Audio Lab 平衡音訊實驗室)

初心者選購錄音介面指南
戰勝 Loudness war 響度戰爭,不能只是小音量!深論動態控制!